3D打印機的工作原理
點擊: 日期:2018-2-6 字體大小:14px 12px
我們經常提到的3d打印機為何和其他打印與眾不同呢,原來也是因為它的工作原理復雜化,更加的接近人們使用它的需求點,所以3d打印機技術幾乎是可以造出任何形狀的物品。一般來說工業3d打印機都是通過讀取文件中的橫截面信息,用液體狀、粉狀或片狀的材料將這些截面逐層地打印出來,再將各層截面以各種方式粘合起來從而制造出一個實體,這就是它的特別之處。
一般來說工業3D打印機打出的截面的厚度(即Z方向)以及平面方向即X-Y方向的分辨率是以dpi(像素每英寸)或者微米來計算的。一般的厚度為100微米,即0.1毫米。打印出來的“墨水滴”的直徑通常為50到100個微米。用傳統方法制造出一個模型通常需要數小時到數天,根據模型的尺寸以及復雜程度而定。而用3D打印機的技術則可以將時間縮短為數個小時,當然其是由打印機的性能以及模型的尺寸和復雜程度而定的。傳統的制造技術如注塑法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大量制造聚合物產品,而3D打印技術則可以以更快,更有彈性以及更低成本的辦法生產數量相對較少的產品。
這也是我們在用工業3D打印機中最常見的工作原理,3D打印與激光成型技術一樣,采用了分層加工、疊加成型來完成3D實體打印。每一層的打印過程分為兩步,首先在需要成型的區域噴灑一層特殊膠水,膠水液滴本身很小,且不易擴散。然后是噴灑一層均勻的粉末,粉末遇到膠水會迅速固化黏結,而沒有膠水的區域仍保持松散狀態。這樣在一層膠水一層粉末的交替下,實體模型將會被“打印”成型,打印完畢后只要掃除松散的粉末即可“刨”出模型,而剩余粉末還可循環利用。
所以,工業3D打印機被眾人所喜愛的程度,他的特殊化和工作原理是非常的簡單,能夠用機器操控打印出我們所想要的物體,也是科技進步的需要,Mimaki在一定3D打印機技術上一個處于領先的地位,那么各位有需求的話,不妨來到我們公司進行詳細的了解。

評論信息
共有: 條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