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電動絲印機企業身處哪一市場領域,外在的產業環境都在發生改變,所以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從整體上看這種變革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四點。
電動絲印機生產能力由短缺、平衡到過剩的轉折性周期。在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的電動絲印機工業生產能力嚴重不足,難以滿足相關行業急劇迸發的市場需求,這成為近30多年來電動絲印機工業高速發展的起點。至2000年左右,隨著電動絲印機企業數量的增長和電動絲印機設備生產效率的提升,電動絲印機業供需關系逐步趨于平衡。自2005年以后,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完成了發展初期的資本積累,加入到技術改造的大潮中,電動絲印機生產能力局部過剩的問題開始顯現。
電動絲印機工業由高利潤—社會平均利潤—微利的過渡。伴隨著電動絲印機供需關系的變化,電動絲印機工業的平均利潤也劃出了由高到低的“下行線”。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產能不足,電動絲印機企業的利潤率可以高達5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暴利”行業。但隨著產能的增加,電動絲印機工業迅速由“暴利”行業過渡到“微利”行業。目前新聞出版總署統計的行業平均利潤率大致在7%左右,但相當一部分電動絲印機企業的利潤率只有3%~5%,還有一些企業甚至已經陷入虧損的“泥潭”。
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危機帶來不確定的前景。始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雖然隨著各國大力度經濟刺激政策的相繼出臺,全球經濟一度呈現復蘇之勢,但近來隨著歐債危機的持續惡化和高通脹對新興經濟體的挑戰,全球經濟再次陷入不確定之中:國際上發達國家消費需求持續萎靡,國內持續緊縮的銀根使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融資壓力。這些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對電動絲印機工業的發展產生影響。
“人口紅利”拐點來臨是我們最大的挑戰。改革開放以來,電動絲印機工業與其他許多行業一樣,最基本的商業模式都是以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為基礎的。但隨著社會環境和就業心理的變化,“人口紅利”拐點已經來臨,“用工荒”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將成為一種常態,這對包括電動絲印機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提出了商業模式重建的要求。如果企業變革的步伐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淘汰與出局將成為難以避免的命運。
面對變化的時代,電動絲印機企業唯一的選擇就是應時而變,因為無法改變環境,那只有改變自己。這實際上就提出了電動絲印機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命題。對電動絲印機企業而言,面對紛繁復雜的變化,在確定轉型與升級的方向之前,其實需要對變化進行一個簡單的區分:即哪些是暫時性的困難,哪些是無法逆轉的變化,將主要著力點集中于應對無法逆轉的變化。
于電動絲印機企業而言,全球經濟危機導致的訂單,尤其是外單萎縮,銀根收緊帶來的融資困難等雖然給企業帶來很大困難,并且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這些因素都是可逆的、周期性的。面對這些問題,更多的是需要堅持。實際上,曾經令很多企業頗為頭痛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問題自下半年便已經出現了緩解。
電動絲印機企業目前更需要關注的是那些無法逆轉的變化,如:高端電動絲印機設備持續引進致使產能倍增帶來的競爭環境變化;年輕人就業心理改變導致的行業吸引力下降趨勢;新技術出現導致的客戶需求趨向高端化、多樣化、個性化;新媒體發展對書報刊電動絲印機長遠發展的影響。這些因素由于無法逆轉,因而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
評論信息
共有: 條評論信息